-
辰哥 管理员
发表于2018-4-24 13:47
来源:中关村在线 作者:张金梁
“中兴事件”之后,让芯片再次成为了焦点。该事件不仅给中兴敲了警钟,更是对其他企业有深远影响。
阿里巴巴宣布研发AI芯片,并全资收购中天微;Facebook加入自主研发AI芯片阵营;京东公布AI全景图,周志华加盟京东AI研究院。
科技巨头纷纷“自主创芯”,押注自己的芯片研发,除了可以帮助其更好地运行、降低成本;最重要的还是为了减少它们对供应商的依赖。
无“自主创芯”不科技巨头
4月20日,阿里巴巴宣布研发AI芯片,并全资收购中天微。此前,阿里已经投资了寒武纪、BarefootNetworks、深鉴、耐能(Kneron)、翱捷科技(ASR)等多家芯片公司。
阿里收购中天微只要是为了正研发一款神经网络芯片——Ali-NPU。据了解,该芯片将运用于图像视频分析、机器学习等AI推理计算。按照设计,该芯片的性价比将是目前同类产品的40倍。该AI芯片旨在解决图像、视频识别、云计算等商业场景的AI推理运算问题,提升运算效率、降低成本.
除了阿里巴巴之外,腾讯和百度也在芯片研发方面有自己的布局。腾讯曾领投了一家可编程芯片公司Barefoot Networks,该公司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可编程芯片,能以6.5MB/s的速度处理网络数据包。
百度则大力部署自动驾驶和智能语音领域,曾领投中科慧眼亿元Pre-B轮融资,该公司致力于自动驾驶系统及三代ASIC芯片等方面研发,而芯片研发方面,百度则与主要与ARM、紫光、汉枫电子合作,开发了集成RDA5981(紫光)、mbed(ARM)、HF-LPB200U模组(汉枫)的DuerOS 芯片。
可以说“中兴事件”的发生,更加坚定了国内BAT公司投入自研芯片的决心。另外,也对国外的一些互联网厂商起到了警示作用。如Facebook也宣布自主研发芯片。根据消息人士说法,Facebook正在打造自己的芯片设计团队。据科技圈人士透露:Facebook自己设计芯片,降低对英特尔、高通等芯片巨头的依赖程度.
除了Facebook,苹果也早在2010年开始自主研发的芯片,这里主要是苹果想摆脱对于高通基带芯片,以及对于英特尔处理器的依赖。据了解,一部iPhone需要向高通支付40美元的专利费,仅仅2016年苹果向高通支付的专利费用或高达80亿美元。目前,iOS设备上的A系列处理器,以及AirPods上的W1芯片等都是苹果自主研发。
Google也在积极的开发自己的处理器,在去年推出的Google Pixel 2上,就已经用上了一颗自主研发的芯片,不过这颗芯片是专门为处理繁重的图像运算而设计的,当然,Google还自主研发了AI芯片——TPU。
科技巨头为什么自主研发芯片
BAT也好,华为也好;美国的谷歌、Facebook、苹果等都纷纷投入巨资和人力搞自研芯片,主要是出于以下三点考虑:
第一点是,他们希望突破芯片厂商的技术封锁,提高自己的话语权。芯片厂商对于手机和互联网企业来讲是绝对的且绕不开的上游供应链厂商.这就决定了上游公司给你什么货,你就要消化什么货。如2015年年初,高通发布的骁龙810芯片因为发热严重,将所有国内使用这款芯片的手机厂商拖下水。
另外还牵扯着大量的专利授权费用,让很多厂商苦不堪言。如果专利费用没有谈妥,上游芯片厂商就会断供。如早前魅族就因为跟高通没有谈妥专利费用,导致魅族旗舰手机仅能使用MTK芯片或者是三星猎户座处理器。
第二点是完善产业链节约成本。以手机为例,目前手机的核心元件都是进口产品,只要成本上涨,下游手厂商就要跟着涨价。自研芯片的成功,将会减少对于上游厂商的依赖,提要议价能力。最重要的是,由于是自家开发,这样在后期产品体验优化上又能够做到缩短开发时间。
第三点是“自研芯片”本身就自带光环,会一定程度上提高品牌知名度。推出自研芯片,不仅意味厂商在技术上得到了巨大进步,也将大大提高厂商的品牌价值以及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如华为的海思麒麟处理器,目前已经在市场上成功打开了知名度。
自研芯片不会一蹴而就
芯片的自主研发,在这里首先要明确一个观点,即自主研发不等于自己“从零做起”,通俗一点说就是,我们现在要做的只是把别人已经研制出来的东西自己再做一遍。这里一个名词大家肯定很熟悉就是“国产化率”。
就拿高铁来说,在高铁建设初期(2004年),国内几乎全套引进的德国和日本的技术和专利,其中就包括核心的IGBT芯片。而直到2015年,我国才实现了IGBT芯片的量产,该芯片真正被大规模应用其实是到了一年后的2016年,相比较早前高铁车组全部进口,现在高铁国产化率已经提高到90%。
从以上发展看,芯片是一个长期投入的产品,高铁芯片从引进到正式量产商用就经历的12年时间,才进入回报期。这就需要除了研发,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及制度和金融支持。这就需要国家意志保证。
另外,当前来说想要获得核心技术要么研发,要么购买。根据高铁的事例可以看到,市场化解决方案是符合当前大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