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宋 数据领袖Lv6
发表于2020-3-11 19:16
楼主
本帖最后由 宋宋 于 2020-3-11 19:26 编辑
在2019年东京论坛上,马云说:“在未来,有超过50%的工作将会被人工智能取代。这很可怕,但也令人兴奋。”究竟什么职业会被取代呢?BBC基于剑桥大学的数据体系,分析了365种职业未来在英国的“被淘汰概率”
电话推销员、打字员、会计以97.6%至99%的概率位列前三甲,超过90%的还有保险业务员、银行职员等。多数第一与第二产业工作,都以60%-80%的概率可能被取代。
解决人类精神健康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有多大可能性被人工智能替代呢?
BBC的答案是0.7%!
01 心理健康服务:人才缺口让我们需要AI
WHO预测中国有5400万抑郁症患者,仅不到20%接受了治疗。也就是说,有4000多万人,遭受抑郁的折磨,他们无法得到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
根据WHO建议,每千人拥有一个心理咨询师是健康社会的平衡点,按这个估算,中国还需要130万名心理咨询师——这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
AI不得不在心理健康服务中,支持专业工作者,目前可见的有前景的应用在计算精神病学(computational psychiary)和聊天机器人。
02 提升诊断与治疗效率:计算精神病学
目前精神障碍的诊断,依据的主流范式是症状学,靠对于症状的表象观察,获取主要的诊断依据。美国DSM系统(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是应用最广的诊断系统之一。
可是,这种靠观察和表象为主要依据的方法,也不一定靠谱(想想中医的望闻问切)。2012年人民网一项报道称,在中国,一流精神科医师初诊误诊率达20%,“三流医师”甚至会高达40%。
首先,由于缺乏生物标记物(例如,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通过观察收集到的症状,在不同的诊断类别中会有所重叠。比如,情绪低落这一症状,可能在抑郁症、PTSD、精神分裂症等多种障碍中均有体现。
第二,人类的观察容易产生主观性错误。比如,性格内向的多动症儿童,表现出焦虑、抑郁等,应该与焦虑症和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相鉴别。
面对这一困境,人工智能的介入就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例如,弗吉尼亚科技集团(Virginia Tech group)研发的人工智能产品,能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的结果与大量数据相结合,包括心理测量、行为数据、访谈的质性数据以及医生的评估等。
这些数据的结合,会为专家提供充足的诊断依据:
首先,因为有行为大数据的支持,人工智能对症状的观察更全面,不会有选择性忽视一些而重视另一些(人类的观察会有这种偏见)。
其次,fMRI的应用使内在的生理数据得到全面分析。
最后,人工智能可以结合行为和生理数据,做出更充分的判断。
所以,有专家甚至相信,在不久将来AI可以取代人类专家,做出独立诊断。
在精神障碍的治疗中,用药并不是最有技术含量,最重要的环节,对于疾病控制更为重要的是在用药之后的效果评估、病程预测、预后管理。
人工智能能够帮助人类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预测疾病的进程,帮助选择最佳的治疗路径。算法通过挖掘现有的临床试验数据建立统计模型,可以对特定治疗药物作出反应的患者进行前瞻性识别。
03 机器人“大白”
你有没有想过拥有一个像《超能陆战队》里大白一样的智能机器人?
他善良贴心,总是能够想尽办法让你开心起来。聊天机器人就是为你我量身定做的“大白”。
有一款聊天机器人叫Chatbot。
据统计,我国心理疾病人群整体就医率不足10%,形成"患病不看病"的客观现实。信任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显示,来访者对很多素未谋面的咨询师很难产生信任感。但是面对机器,他们会放松警惕。
即便如此,Chatbot也无法完全替代咨询师所扮演的角色。比如,机器会在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场景中犯错。因此,在目前的实践中,还仍需心理咨询师帮助机器优化它的学习系统框架,例如,识别潜在的性别、种族和年龄偏见等。
VR(虚拟现实)技术模拟虚拟咨询师(or还原虚拟场景)
VR在还原虚拟场景上,有人类心理咨询师做不到的地方。比如:
在《扪心问诊》第三季第一集中,来访者Sunil是一位老年丧偶的印度裔男性,他被自己的孩子带来做咨询,在他们的文化中,只有那些“疯子”才需要看心理医生。于是,在第一次咨询中,他展现出极度的阻抗。
但是心理咨询师的真诚和愿意帮助他的动力,打动了他,在结束的时候,心理咨询师邀请Sunil下次继续来,于是发生了这样的对话:
04 0.7%背后的理由
根本原因在于,人工智能还无法在复杂的情况下处理问题。
这其实上升一个哲学议题,你是否相信,人类复杂的内心世界,是否可以用数学工具准确表达。AI是数字化的计算和信息处理,它对模糊的,复杂的,不一致的情景无能为力。
这也是为什么,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人类咨询师的直觉一直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这可能是BBC仅给出0.7%的理由吧。
当然,AI与人类并非完全对立,AI在提升和优化人类在心理服务上的效率与质量,依然有很大潜力。
来源互联网
在2019年东京论坛上,马云说:“在未来,有超过50%的工作将会被人工智能取代。这很可怕,但也令人兴奋。”究竟什么职业会被取代呢?BBC基于剑桥大学的数据体系,分析了365种职业未来在英国的“被淘汰概率”
电话推销员、打字员、会计以97.6%至99%的概率位列前三甲,超过90%的还有保险业务员、银行职员等。多数第一与第二产业工作,都以60%-80%的概率可能被取代。
解决人类精神健康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有多大可能性被人工智能替代呢?
BBC的答案是0.7%!
01 心理健康服务:人才缺口让我们需要AI
WHO预测中国有5400万抑郁症患者,仅不到20%接受了治疗。也就是说,有4000多万人,遭受抑郁的折磨,他们无法得到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
根据WHO建议,每千人拥有一个心理咨询师是健康社会的平衡点,按这个估算,中国还需要130万名心理咨询师——这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
AI不得不在心理健康服务中,支持专业工作者,目前可见的有前景的应用在计算精神病学(computational psychiary)和聊天机器人。
02 提升诊断与治疗效率:计算精神病学
计算精神病学是通过使用算法与大数据,提高对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目前精神障碍的诊断,依据的主流范式是症状学,靠对于症状的表象观察,获取主要的诊断依据。美国DSM系统(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是应用最广的诊断系统之一。
可是,这种靠观察和表象为主要依据的方法,也不一定靠谱(想想中医的望闻问切)。2012年人民网一项报道称,在中国,一流精神科医师初诊误诊率达20%,“三流医师”甚至会高达40%。
首先,由于缺乏生物标记物(例如,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通过观察收集到的症状,在不同的诊断类别中会有所重叠。比如,情绪低落这一症状,可能在抑郁症、PTSD、精神分裂症等多种障碍中均有体现。
第二,人类的观察容易产生主观性错误。比如,性格内向的多动症儿童,表现出焦虑、抑郁等,应该与焦虑症和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相鉴别。
面对这一困境,人工智能的介入就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例如,弗吉尼亚科技集团(Virginia Tech group)研发的人工智能产品,能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的结果与大量数据相结合,包括心理测量、行为数据、访谈的质性数据以及医生的评估等。
这些数据的结合,会为专家提供充足的诊断依据:
首先,因为有行为大数据的支持,人工智能对症状的观察更全面,不会有选择性忽视一些而重视另一些(人类的观察会有这种偏见)。
其次,fMRI的应用使内在的生理数据得到全面分析。
最后,人工智能可以结合行为和生理数据,做出更充分的判断。
所以,有专家甚至相信,在不久将来AI可以取代人类专家,做出独立诊断。
在精神障碍的治疗中,用药并不是最有技术含量,最重要的环节,对于疾病控制更为重要的是在用药之后的效果评估、病程预测、预后管理。
人工智能能够帮助人类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预测疾病的进程,帮助选择最佳的治疗路径。算法通过挖掘现有的临床试验数据建立统计模型,可以对特定治疗药物作出反应的患者进行前瞻性识别。
03 机器人“大白”
你有没有想过拥有一个像《超能陆战队》里大白一样的智能机器人?
他善良贴心,总是能够想尽办法让你开心起来。聊天机器人就是为你我量身定做的“大白”。
有一款聊天机器人叫Chatbot。
据统计,我国心理疾病人群整体就医率不足10%,形成"患病不看病"的客观现实。信任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显示,来访者对很多素未谋面的咨询师很难产生信任感。但是面对机器,他们会放松警惕。
即便如此,Chatbot也无法完全替代咨询师所扮演的角色。比如,机器会在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场景中犯错。因此,在目前的实践中,还仍需心理咨询师帮助机器优化它的学习系统框架,例如,识别潜在的性别、种族和年龄偏见等。
VR(虚拟现实)技术模拟虚拟咨询师(or还原虚拟场景)
VR在还原虚拟场景上,有人类心理咨询师做不到的地方。比如:
在《扪心问诊》第三季第一集中,来访者Sunil是一位老年丧偶的印度裔男性,他被自己的孩子带来做咨询,在他们的文化中,只有那些“疯子”才需要看心理医生。于是,在第一次咨询中,他展现出极度的阻抗。
但是心理咨询师的真诚和愿意帮助他的动力,打动了他,在结束的时候,心理咨询师邀请Sunil下次继续来,于是发生了这样的对话:
心理咨询师说:
我很愿意帮助你,只要是我能做到的。
Sunil说:
也许 你能给我开个药方。
也许 你能给我开个药方。
让我可以返回印度。我的妻子能够依然在世。我会自己走回家,我们会互相问候,就好像我只是刚刚远行回来。然后我们会来一顿丰盛的晚餐,聊聊在我离开时,我做过的事和看见的东西。
然后我们沉沉睡去,伴着洒在窗户上柔柔的月光。
你能做到吗?Weston医生?
人类心理咨询师做不到的,VR可以做到。
前段时间韩国一个综艺韩国母亲用VR与去世女儿重逢,让很多人泪目。
但是,与故人重逢,并不是心理困扰解决的办法,它让你获得安慰,也可能让你沉迷其中。
所以,VR可以是一个很好的辅助,但很难完全代替人类心理咨询师。
根本原因在于,人工智能还无法在复杂的情况下处理问题。
这其实上升一个哲学议题,你是否相信,人类复杂的内心世界,是否可以用数学工具准确表达。AI是数字化的计算和信息处理,它对模糊的,复杂的,不一致的情景无能为力。
这也是为什么,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人类咨询师的直觉一直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这可能是BBC仅给出0.7%的理由吧。
当然,AI与人类并非完全对立,AI在提升和优化人类在心理服务上的效率与质量,依然有很大潜力。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