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融合 加快布局以数据为核心的产业生态

2366
0

夏虫不语冰 小试身手Lv3

发表于2018-7-25 13:59

楼主
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加速推动新兴技术的跨界融合。目前,很多行业实现了跨界融合,比如互联网金融、数字医疗、车联网、智慧工厂等。有些企业在跨界中获得成功,甚至迅速成长为行业的独角兽企业,有些企业却昙花一现。表面上看,跨界融合是不同行业的相互渗透,本质上跨界融合是创新,是为了实现创造新的商业价值。跨界融合实现新价值创造,笔者认为有“数据+”“众创+”“交互+”“共享+”等四个关键。

  实现跨界融合的四个关键

  “数据+”是跨界融合技术创新的基础支撑。数据资源是跨界融合产生技术创新的核心基础,通过“数据+”提供新产品、新模式、新服务,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数字资源与产业融合的重心已逐渐由基础设施(设计工程师)转向内容分析层(数据科学家)、应用层(用户与消费者)。比如应用层领域,可穿戴设备、无人机、智能汽车等新产品;内容分析层领域,基于对产品和装备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搜集与管理,提供在线的、远程的增值服务,或者基于数据打通产、销、用户等链条,催生个性化定制、云制造等新模式。在数据为王的时代,拥有数据资源并用好数据资源,是实现产业重塑、重构企业价值链的重要前提。

  “众创+”是跨界融合技术创新的重要场景。在数字和互联网时代,众创成为跨界融合产生创意资源的重要场景。比如,众包研发是产生创意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众包研发所采取的跨部门、跨学科、跨产业乃至跨领域的创新方式,同时众包竞赛采取即时发送分包即时竞争的方式,绕开了传统的竞标、审核等过程,使整个创新过程更加灵活和高效,可快速促成不同知识和学科的碰撞和启发。如商汤科技、科大讯飞、旷视科技等就是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众包竞赛中脱颖而出的企业。此外,用户或供应商参与终端产品的研发创新,也是主要的创新源。如小米手机通过搭建用户—企业平台,建立了论坛、微博、米聊等互联网和专门的企业—用户线下两种平台形式,让用户参与到产品设计、功能开发、测试、实物体验等各个环节。这种众人拾柴火焰高,将用户的概念和要求转化为产品研发方案的方式,成为了企业的重要创意来源。

  “交互+”是跨界融合实现商业价值的关键内容。人机交互是用户体验的真实感知,用户体验是当今跨界融合的决胜关键。比如,让汽车实现自动驾驶,能够使得出行变得更加舒适,进而释放人类天性。在智能健康领域,借助用户及案例大数据、可穿戴设备等,通过大数据平台分析实现对用户健康管理,健康风险预测等。一些装备制造商也纷纷自主研发智能功能或接入第三方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实现装备产品能够与人进行自然交互。如一些装备企业接入科大讯飞、NuanCe等企业的智能语音API,可实现装备的语音控制、语言理解等功能。当前,人机交互技术领域已出现了许多诸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机器视觉等新型的人机交互方式,但受限于当前技术水平,仍未达到人与机器毫无障碍的交互水平,但这也成为未来争夺的前沿阵地。

  “共享+”是跨界融合实现更多价值的有效途径。共享和开放通过提高产品或资源(闲置)的流动速度,让人们产生对供给数量和质量提升的感觉,而这能够满足以“体验”为核心的新时代用户需求,是跨界融合获得更多价值的有效方式。比如对云端资源和计算能力的共享方式,既能解决单个企业高强度的计算任务,为之节约购置和维护设备的诸多成本,又能最大化利用云端设备。实际上,阿里巴巴于2017年已推出ET工业云大脑,可分析工业生产中收集的数据,优化机器的产出和减少废品成本。江苏协鑫通过接入阿里ET工业云大脑,对上千个光伏切片的精密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从而将良品率提升了1%,一年内已经节省了上亿元生产成本。在消费领域,共享经济已经融合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看到共享经济使某些企业迅速成为行业的寡头垄断者,同时加速某些行业的衰退或消失。但也不是所有物品加入共享模式就能获得成功的,共享离不开上述说的数据的基础支撑,用户的流量,以及是否能给用户带来持续美好的体验等等方面。

  加快布局以数据为核心的跨界产业生态

  加快布局以数据为核心的跨界产业生态,提升政府在基础设施、制度供给方面的支撑度。一方面,政府加大相应基础设施的配套,为企业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可靠的移动网络或无线网络系统,保障企业拥有高质量的供应链网络。另一方面,做好数据管理和网络安全等的技术储备,引导平台企业与公共部门加强征信等数据对接,建立政企互动的信息分享合作机制,建立完善基于信任的监管体系。通过总结产业典型的技术融合方式、创新阵地、商业模式等,出台诸如应对人工智能应用及系统相关的法律和相应监管规则。

  加强跨界行业的重点技术攻关,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推广应用。政府要及时转变角色,成为制造业生态体系的参与者和宏观协调者。一方面,提升技术成熟度,重视跨界行业连接点的共性技术研发和创新,协调各方力量共同投资,推动各方信息的相互协调,使新技术发展路线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推广应用,针对大部分技术仍然为大规模制造商所独享的难题,政府在技术创新、技能教育、产业政策等方面,更多地为中小企业享受技术的价值制定相关政策,实现整个供应链、更广地区的技术优势。

  构建企业实现商业价值的协同创新网络,促进企业广泛链接外部创新资源。政府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撑和资金支持,引导数字平台型企业与生产制造企业对接合作,通过技术变革、组织变革,实现更快速的投放产品、提高效率和生产力、实现产品差异化、开发新商业模式。企业自身要加强学习,勇于开展典型试验,可积极寻求先进的外部资源支持,打造协作创新网络,注重升级运营信息技术与数字平台,支持创新迭代,注重发展必要的文化和技能,以实现新技术带来的变革。(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黎文娟 陆平 乔标)

  转自:中国工业报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admin

小亿

0个回答

只看楼主

登录后可回答问题,请登录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小时

全天响应

分钟

快速处理问题

工程师强势助力

明星产品
解决方案
联系合作

400咨询:400-0011-866

技术支持QQ:400-0011-866(工作日9:00-18:00)

产品建议邮箱yixin@esensoft.com

关注我们

扫TA学习更多干货

一对一专家交流

版权所有© 2006-2024 北京亿信华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0701732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2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