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BI逐渐成熟以后是否会替代传统BI

1554
0

wuyingchun 数据达人Lv4

发表于2019-3-6 14:10

楼主






大数据行业最热门的话题的就是敏捷BI逐渐成熟以后是否会代替传统的BI?回答肯定是必然的,根据统计显示,当前拥有传统BI的企业或机构,仍然有大量的数据分析需求得不到满足,甚至有些时候人们还会用Excel去分析数据。但是,敏捷BI的快速成长弥补了传统BI的短板。
Forester曾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拥有传统BI的企业或机构中,大约83%的数据分析需求未能得到满足。甚至,大多数时候,用户还是会用Excel等工具去分析数据。这是一个可怕的现象,它说明了企业或机构投资建设的BI系统只满足了少量需求。
  弥补传统BI的短板
  传统BI系统的经典架构是这样的,底层是数据源,中层是ETL(抽取、转换、装载),上层的数据仓库形成DWD。为了进行数据分析,用户一般会把数据预先汇总,形成DWA(汇总数据层),或者抽取到数据集市,或者抽取到Cube Server打Cube,然后再通过前端展现工具让用户进行数据分析。
  那么,传统BI架构在处理企业数据时存在哪些短板呢?首先,整个系统由诸多个单独产品组成,总体拥有成本比较昂贵。其次,建好一套BI系统通常需要几个月甚至跨年,上线周期太长。第三,完成系统计划之后,实施人员开始从前往后的瀑布式实施,但是,每一步都涉到比较“重”的数据形态转变。这种情况有点类似于我国多年前提出的“计划经济”,不够灵活。
  而对于传统BI面临的这些短板,敏捷BI都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敏捷BI直接把数据装载到内存数据集市中,内存数据集市存储的是细节数据而不是汇总数据,所以不存在DWA或Cube,然后用户就能直接在前端BI平台上开始数据分析了。另外,基于细节数据,用户就能做探索式分析了。TDWI一旦有数据,用户就可以在数据中做探索式分析,而不是仅仅地利用现有的分析模型,将用户找到答案的成功率从原本的23%提升近50%。
  对比传统BI,敏捷BI的特点在于:整个敏捷BI系统,只需要一个产品,成本一般会低很多;由于数据集市中存储的是细节数据,建模工作比较轻量级,BI系统的上线周期大大缩短;实施过程是自下而上,由业务来驱动。
  敏捷BI快速步入成熟期
  2006年,Gartner公布的BI魔力象限中,标榜为领导者区域的第一象限还看不到一家敏捷BI厂商,全部是大家熟知的传统BI厂商,例如Cognos、Business Objects等。直到2012年,Gartner公布的BI魔力象限第一象限中才见到第一家敏捷BI厂商QlikTech。但是,到了2014年,Gartener的BI魔力象限的第一象限中就已经出现三家敏捷BI厂商了,在数量上占据了近半数的规模。
  在传统BI增长势头依旧非常强劲的今天,敏捷BI的发展速度令业界感到惊讶。这种趋势也说明了,不管从厂商还是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敏捷BI都已经步入了成熟期,成为一种主流的BI系统建设方法。
 第二,传统BI一般会分层次处理数据,例如预先把处理好的数据汇总存储到DWA中,或在Cube Server中打Cube。而敏捷BI一直都是基于细节数据,所以最终用户能用的数据依旧是细节数据。从数据分析的角度来说,汇总数据基本已经固化了分析组合和分析指标,而敏捷BI的细节数据将给业务带来更大的灵活性。从理论上来说,分析组合可以随意,分析指标可以随意,最终用户的决定空间较大,可以做探索式分析。
  知名杂志DM Review(数据管理评论)在美国曾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敏捷BI在部署周期、项目成本、成功率、用户覆盖等方面完胜传统BI。
  那么,用户应该如何看待传统BI和敏捷BI的关系呢?笔者的建议是“守正出奇”。用户应该融合传统BI和敏捷BI的各自优势为我所用。
  一方面,传统BI发展多年,其经验成熟、产品稳定,不能否定更不能抛弃,可将其用于企业决策、洞察、监控整体业务状况,尤其是那些较少变化的宏观指标。
  另一方面,敏捷BI可以提升企业洞察力和决策力,让更多的人拥抱BI。企业需要更快地实现BI,快速而准确地开展商业工作。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liuyt

MYoung

lifr

混乱七星天

0个回答

只看楼主

登录后可回答问题,请登录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小时

全天响应

分钟

快速处理问题

工程师强势助力

明星产品
解决方案
联系合作

400咨询:400-0011-866

技术支持QQ:400-0011-866(工作日9:00-18:00)

产品建议邮箱yixin@esensoft.com

关注我们

扫TA学习更多干货

一对一专家交流

版权所有© 2006-2024 北京亿信华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0701732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281号